十個救火的少年,你是哪一個?

雖然自承是個關心時事的人,有事無事每天也都到各大新聞網站「報到」,但我卻很少跟旁人聊政治(無論是香港和台灣的,還是國際的)。跟朋友講政治,對方不認識沒興趣尤自可,一聊才發現對方的價值觀跟自己相距了幾個光年才令人鬱悶。

對,說到底,一個人的政治觀就是他/她的價值觀,就是先天性格和後天經歷的結合。所以,一個人的政治觀成了形(「我不懂政治」也是政治觀的一種),要徹底改變他或她的想法,等同否定對方的人生。那是近乎不可能的事。

為甚麼朋友之間的政治爭吵會特別激烈呢?在日劇《CHANGE》裡(有人記得木村拓哉演過總理嗎?),編劇借了朝倉總理的口提出他的見解:因為爭吵的雙方都在想,對方是自己的同儕,大家的出身經歷應該也差不多,為甚麼對方的想法會和自己完全相反呢?

人在想不通某件事情的時候,其中一個常見的反應就是發怒了。

 

一場浩大的群眾運動,參加者大都會一廂情願的以為在場所有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樣。但大形群眾運動裡,最常發生的就是山頭主義和自行分裂。就如現在的香港,每逢有甚麼大規模抗議活動,(自稱)反對建制的幾路人馬總是(在網路上)吵得不可開交。如果網路上的言語能殺人,大概早已經血染維港了。

每次見到這種令人鬱悶的口水戰(例如近日),我都會想起達明一派1990年的名曲《十個救火的少年》。

歌詞的內容,大意是本來一行十個人要一起去救火,但卻因為因為虛怯,自私,意氣等原因而走了一個又一個。到最後,剩下的寥寥三人無法力挽狂瀾,一下子就葬身火海了。

我覺得這首歌有意思,是因為它不是在說教,說甚麼「團結就事成」。(故事裡的十個人若是齊心去救火,結果可能是「一鑊熟」,一起壯烈犧牲罷了)它只是簡單的描述了巨變臨近時的人生百態而已。

這十個救火的少年裡,你當過哪一個?你將來又會當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