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東京80年代》

自從在三年多前看罷《東京80年代》之後,每當我想構思那些到現在還未完工的「回憶系」長篇故事的時候,都會想起這套漫畫。

最近我把它找來從頭到尾看一遍了。在這資訊太多,精神太少(有時間不代表有精神去做有意義的事)的時代,一件作品能完全的看一遍已經很好。翻看這種行為,簡直是種奢侈。

《東80》說不上一套超受歡迎的漫畫,至少在華文讀者圈裡而言。(看在Google找有「東京80年代」關鍵字的中文網頁,我那篇讀後感居然可以排在第一頁,就可想而知了)但我卻對這故事心有獨鍾。

原因,之前已經講過了。

 

我曾經很想這漫畫能拍成日劇(整套漫畫的單行本數剛好是十一本)。但時至今日,根據漫畫故事的時間設定,要改編成劇集卻有困難。

事實上,這故事已經改編過成為網路劇集,但是改為以漫畫裡的男配角為主軸,由速水もこみち(速水直道)主演,劇名為《横浜エイティーズ》(亦即是《橫濱80年代》)。

 

看到故事裡的大學校園生活,難免又會跟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所比較。

因為聽得太多大一生升不了班被踢出校的故事,我的大一唸得戰戰兢兢(的而且確,確是有同學在大一之後便不見了)。到了大二出現了倦怠期,日子都是得過且過,沒甚麼目標。一直到大三下學期,認識了一班能玩,但卻又很會唸書的朋友,才稍為振作。然後一轉眼,就已經要畢業了。

還記得起初我對於華人學生社團分成好幾個山頭這種情況頗為不以為然。但到現在卻覺得這一種排斥有點無謂。反正社團的功能不都是搞一些活動,讓男男女女認識而已。人家又不是想要改變社會,造福世界,何必這麼認真?

後來大三時有朋友拉了我去當社員。但奈何我的性格被動,還是覺得跟他人格格不入。

人家唸四年大學可以完全改變自己。我那四年裡有甚麼實質的長進嗎?

這問題大概沒有可能有答案。因為我回憶中的大學四年,跟當年事實發生的並不相同。

而兩者的分歧,只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大。

東京80年代

在很多人眼中,漫畫,是小孩子或年輕人消閒的讀物,沒甚麼有益的內容,文字也顯淺,沒甚麼文學價值。但在日本,漫畫一早已經提升至文學的級別。它不僅是消閒的讀物,更可以是教科書(我對歷史的興趣有很大部分是拜集英社出版的《世界的歷史》漫畫所賜),或是用來表達一些思想,又或是記錄一個年代的人和事。

顧名思義,《東京80年代》的主軸是發生於八十年代的東京,中間再穿插上二十年後的情節,就像電視或電影版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那般。故事的引子,是男主角純平一個大學時期的朋友因為意外過世,讓他和女主角森下有再見的機會,也因此令他想起二十前,在八十年代的早稻田大學,他們一班朋友之間的舊事。

早稻田的大學入學試,純平竟發現隔壁的女生正要作弊。當他正要聲張的時候,女生卻提出以獻身來交換他的視而不見。當純平入學的時候,卻發現當天的女生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美得讓人罵髒話」(這不是漫畫的quote,是抄敷米漿的小說)的大美女。她的名字,是森下愛。

之後?自己去看啦!我討厭寫撮要。

故事對日本當年的大學生活,從大一被學長玩弄,為如何破處男而煩惱,到打暑期工被騙,到後來求職時的無助和徬徨,都有很細緻的描述。純平和森下那忽遠忽近的關係,當然是故事的中心。

看罷這套漫畫,我想起我自己那四年的大學生活。雖然沒有故事裡那麼多精彩的情節(正如馮生所說,我也想有美女作弊被我抓包啊…),但也有幾段難忘的回憶。但若我的大學生活要拿來作漫畫題材的話,大概沒有人會看吧。 orz

現在說這個,是不是言之尚早?畢竟研究所就像大學的延續,我還未真正的踏出社會。

故事不乏金句,有一段話我特別喜歡:

二十年後的今天我才了解,戀愛的時候可以很快,也可以過得很慢。

在回想喜歡上一個人的過程時,怎麼都會覺得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

回想熱情冷卻的過程時,就算是好幾年,也會覺得一切都很倉促。

 

大石知征的繪圖屬上乘之作。不知怎的,《東京80年代》的畫風讓我想起九十年代初還是倪震當主編的《Yes!》雜誌裡的連載漫畫。

我對這故事的喜愛,大概某程度上是因為我自小都喜歡回憶或倒敘的故事吧!很多我所喜歡的電影,例如《玻璃之城》,《心動》,或《冷靜與熱情之間》,都是以過去式和現在式兩條主軸交叉穿插的方式來敘事。難道我一直以來,都是個活在過去的人嗎?

而真正的問題是,我是活在自己的過去,還是別人的故事裡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