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中最幸福一刻

旅程中感覺最幸福的一刻,不是拍到漂亮的夜景,也不是買到限量版商品,而是…

晚上十時,從北海道坐了九個小時火車的我,終於在東京站附近的飯店放下了行李。然後,我覺得有點餓,想吃咖哩飯。

披上外套,我到街上去。雖然東京沒有北海道的冷,但我還是有覺得一點寒意。

在飯店附近的商業大廈群走了一圈,我卻找不到任何咖哩店的蹤影。往北邊日本橋的方向走去,當我見到街上兩邊林立的卡啦OK,我就知道找對地方了:有夜店的地方,都會有松屋快餐店。果然,走了兩個街口,便找到一家松屋。

 

松屋基本上是我到日本旅遊最常吃的餐廳。這箇中原因包括點餐簡單(只需從機器買票),價錢廉宜,服務快捷…但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歡松屋カレー的味道。 XD

圖片來源: http://www.matsuyafoods.co.jp/menu/curry/cry_original_gyuu.html

當我跟朋友說我愛吃日式咖哩,很多人的反應是:日式咖哩?甜咖哩嗎?

日式咖哩不一定是甜的。在日本,很多食肆都有賣咖哩,但每家店的味道都不相同。松屋的咖哩偏鹹,也帶點辣味。除了偶爾會找到幾片碎牛肉之外,咖哩本身沒有其他配料。

 

踏入松屋後,我沒有多想便買了咖哩+牛肉蓋飯的票,價錢為530円(但因消費稅提高了的關係,現已漲價至560円)。沒有幾分鐘,店員便把飯和味噌湯端了過來。

滿足地吃著飯的時候,我想,在旅途中吃東西不一定要吃名貴稀有的,只要在餓了或是純粹想吃東西的時候能吃到自己最愛食物,就是幸福的事了。

一人遊:你是台灣人嗎?

在大阪的飯店裡,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天早上,我在飯店餐廳吃早餐的時候,聽到一位台灣女遊客和服務員用國語交談聊天。我抬頭看了一眼,但沒有多作其他的反應。

大阪城

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一抬頭被察覺了,過了兩天的早上,我在餐廳拿著餐盤經過那女遊客身邊的時候,她忽然問我:「你是台灣人嗎?」

我有點結巴的用國語回答道:「我不是台灣人,但我懂國語。」(這結巴倒是跟我那很爛的國語沒有關係;當我在毫無預警地要對陌生人說話時,無論用甚麼語言也都會舌頭打結的)

她聞言說了聲不好意思,然後便結束了這對話。

這倒讓我很好奇,要是我是台灣人的話就怎樣?我當時該主動去答訕嗎?

很多人都說一個人旅行可以認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新朋友。但是,我旅行時大都會避免和任何陌生人有太多接觸。一個人在外時總是會有點戒心,說話時都總是有所防範。這樣不乾不脆,說話不盡不實,又如何交朋友?

我在網路論壇上看過這麼一句話,剛好是我旅行的寫照:我去旅行是為了遊玩,不是為了交朋友的。

 

對我來說,她的一句「你是台灣人嗎」卻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我究竟是哪裡的人?

我在香港出生,受中文為主的教育;小學唸了大半便移民到加拿大,之後求學時期的朋友圈裡大都是香港或台灣的移民;在溫哥華一住就是二十年,沒有回流,住在這裡的時間已經遠比在香港的長得多,但我還是會關心香港的時事。那我算是個香港人?加拿大人?

我的行為舉止,以至廣東話的口音,其實已經和地道香港人有點不一樣了。幾年前,我試過在香港一家高級理髮店剪頭髮(就試過那麼一次而已),初次見面的髮型師見了我沒幾分鐘便問我道:「你是在外國唸書的嗎?」

但在外國人(例如日本人)的眼中,我看來卻不會像加拿大人。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加拿大人應該歐洲裔白人。畢竟,像加拿大這種多種族國家在世界上算是少數。

隨著世界人口的流動性增加,有這種身份疑惑的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多。

究竟要怎樣去界定一個人是「哪裡」的人?用膚色人種?還是看所屬文化?還是以拿著甚麼護照為準?

 

不過,這問題真的很重要嗎?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既然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為甚麼要把自己硬塞進一個刻板但卻又有一點模糊不清的「身份認同」裡面呢?

一人遊:中日那些事兒

我在日本的時候,正值九月尾聲,中國和日本關係最緊張的那段時間。

因為一個釣魚台,中國大陸反日,打砸搶燒都有了;台灣也與日本生了(低調得多)磨擦。因此,有些華人遊客(不論國籍)會擔心這時候日本人會不會對他們有「特別招待」。

從日本回來加拿大之後,也有兩三個人問過我:日本有沒有排華?

我的答案是:甚麼事都沒有。不論是東京或是關西,都還有不少華人遊客到處趴趴走。

說我在出發前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但看到新聞和網路論壇都沒有甚麼動靜就放下心來。以香港傳媒那愛煽風點火的習性,在那時候若有華人遊客在日本被動了一根汗毛,大概就會上頭版了。

人家會來你的地方,就表示人家至少不討厭你的國家。所以騷擾遊客,令人家的好感變惡感,又有何益?(但可惜很多某國人都不懂這道理…)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 和平之火

 

到達日本之後,一如所料,日本人的禮貌態度如昔。當然,細心觀察的話,還是可以分得出真正熱情的招待和職責所在的標準禮貌。

有說,日本人都很含蓄,就算心裡厭惡也不會宣之於口。我不知道我在旅程中有沒有遇上過歧視華人的人。既然不知道,就無謂庸人自擾了。

在日本遇到跟右翼或反中有關的事,就只有在秋葉原街上見到右翼組織的黑色宣傳車在播愛國音樂(這些車經常會在主要車站附近出沒,去得多日本的人大概都見過了),和看到日本報紙報導有幾百人在東京作反中示威(那天我去了Tokyo Game Show,白天都不在東京)。

那陣子在日本電視上的新聞都有報導釣魚台附近的情況和中國方面的抗議活動。我不懂日語,所以不能確定那些報導的中肯程度。

 

過了這一些日子,中日雙方的緊張算是(表面上)稍為和緩,華人遊客大概也都放心去日本了(反之就有點難說)。但是,長遠來說,這問題到底要怎麼解決?

除非兩國本身的情況有根本的改變,這對峙的形勢只會持續。因為誰也不願讓步,主動出擊卻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其實,就算其中一方在軍事衝突中得勝了,除非把對方滅國,否則敗的一方還是會伺機復仇,這問題還是會存在。

兩國人民需要思考的是,即使「己方」把這幾個小島爭了回來,真正得益的又是誰呢?

2012的日落

多事的2012年終於快過去了。在這裡分享一些這一年來拍到的日落。其中一些場景,會不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更多的照片在Google+

加拿大溫歌華 – Olympic Village
加拿大溫歌華 – Coal Harbour
日本東京 – 台場
日本京都 – 清水寺
日本廣島 – 厳島神社
台灣新竹 – 南寮漁港

一人遊:輕裝上路

前陣子去了一趟日本和台灣,旅程歷時約三個禮拜。

彩虹橋
東京 – 彩虹橋

回程時的第一個感想是:累。回程後的第一個感想是:好累。

其實,我在這十九天裡大都只是去一些平常遊客會去的地方,不是去爬富士山或是當苦力。會這麼累,就是因為平常完全沒有鍛鍊罷了。

在家的時候,我算是個戀家(亦即是宅)的人。週末沒有約朋友的話,很多時都會窩在家裡,兩天都不出門,除了偶爾會自己跑出去拍照之外。

我喜歡旅行嗎?每一年出一次遠門,說不上是很喜歡吧。大概,讓我出門的最主要原動力,是因為若在這幾年不出門,再過幾年想走也走不動了。

這不是說笑,現在的我,無論是體力,記憶力或是集中力,都大不如四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過得沒幾年,已經有差了。

 

出發前,跟朋友提起這個旅程時,她問:你是自己一個出門嗎?

我的回答是:千山我獨行。(你若知道這句的出處,你一定很喜歡看八十年代的老港劇)

旅程裡一個人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寂寞。

我這樣說並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厲害。也不是想說甚麼「一個人比兩個人更好」之類的(屁)話。

我就只是單純的沒有「若有個遊伴的話多好」的想法。

不少人覺得一個人旅行很悶,很奇怪,甚至很危險。(危險不危險是在於去哪裡,不是在於人數)這大概跟個人的旅遊經驗有關吧。

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出門的經驗很少。第一次跟父母以外的人一起出遠門,是大學畢業後那個夏季,跟朋友一起到台北五天四夜的旅行。之後的長長短短,遠遠近近的旅行…大都是我一個人上路。

對我來說,一個人出門才是常態。

前陣子去滿地可的時候,同行的朋友是一對夫婦。(路人:你幹嘛去當電燈泡?)一天早上,當他們正在執拾一天所需的隨身行囊時,對已經整裝待發的我說:當你交了女朋友之後,你也都要帶著這麼多有的沒的啦。

大概是的,所以我很珍惜這輕裝上路的感覺。雖然我的背包也因為越來越多的攝影器材而越來越重了…

 

或許,有朝一日,我有另一半的話,偶爾也會想一個人去旅行吧?然後就把對方氣走了。(咦,這聽來怎麼這麼像我在四年前寫的一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