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遊:你是台灣人嗎?

在大阪的飯店裡,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天早上,我在飯店餐廳吃早餐的時候,聽到一位台灣女遊客和服務員用國語交談聊天。我抬頭看了一眼,但沒有多作其他的反應。

大阪城

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一抬頭被察覺了,過了兩天的早上,我在餐廳拿著餐盤經過那女遊客身邊的時候,她忽然問我:「你是台灣人嗎?」

我有點結巴的用國語回答道:「我不是台灣人,但我懂國語。」(這結巴倒是跟我那很爛的國語沒有關係;當我在毫無預警地要對陌生人說話時,無論用甚麼語言也都會舌頭打結的)

她聞言說了聲不好意思,然後便結束了這對話。

這倒讓我很好奇,要是我是台灣人的話就怎樣?我當時該主動去答訕嗎?

很多人都說一個人旅行可以認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新朋友。但是,我旅行時大都會避免和任何陌生人有太多接觸。一個人在外時總是會有點戒心,說話時都總是有所防範。這樣不乾不脆,說話不盡不實,又如何交朋友?

我在網路論壇上看過這麼一句話,剛好是我旅行的寫照:我去旅行是為了遊玩,不是為了交朋友的。

 

對我來說,她的一句「你是台灣人嗎」卻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我究竟是哪裡的人?

我在香港出生,受中文為主的教育;小學唸了大半便移民到加拿大,之後求學時期的朋友圈裡大都是香港或台灣的移民;在溫哥華一住就是二十年,沒有回流,住在這裡的時間已經遠比在香港的長得多,但我還是會關心香港的時事。那我算是個香港人?加拿大人?

我的行為舉止,以至廣東話的口音,其實已經和地道香港人有點不一樣了。幾年前,我試過在香港一家高級理髮店剪頭髮(就試過那麼一次而已),初次見面的髮型師見了我沒幾分鐘便問我道:「你是在外國唸書的嗎?」

但在外國人(例如日本人)的眼中,我看來卻不會像加拿大人。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加拿大人應該歐洲裔白人。畢竟,像加拿大這種多種族國家在世界上算是少數。

隨著世界人口的流動性增加,有這種身份疑惑的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多。

究竟要怎樣去界定一個人是「哪裡」的人?用膚色人種?還是看所屬文化?還是以拿著甚麼護照為準?

 

不過,這問題真的很重要嗎?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既然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為甚麼要把自己硬塞進一個刻板但卻又有一點模糊不清的「身份認同」裡面呢?

2012的日落

多事的2012年終於快過去了。在這裡分享一些這一年來拍到的日落。其中一些場景,會不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更多的照片在Google+

加拿大溫歌華 – Olympic Village
加拿大溫歌華 – Coal Harbour
日本東京 – 台場
日本京都 – 清水寺
日本廣島 – 厳島神社
台灣新竹 – 南寮漁港

一人遊:輕裝上路

前陣子去了一趟日本和台灣,旅程歷時約三個禮拜。

彩虹橋
東京 – 彩虹橋

回程時的第一個感想是:累。回程後的第一個感想是:好累。

其實,我在這十九天裡大都只是去一些平常遊客會去的地方,不是去爬富士山或是當苦力。會這麼累,就是因為平常完全沒有鍛鍊罷了。

在家的時候,我算是個戀家(亦即是宅)的人。週末沒有約朋友的話,很多時都會窩在家裡,兩天都不出門,除了偶爾會自己跑出去拍照之外。

我喜歡旅行嗎?每一年出一次遠門,說不上是很喜歡吧。大概,讓我出門的最主要原動力,是因為若在這幾年不出門,再過幾年想走也走不動了。

這不是說笑,現在的我,無論是體力,記憶力或是集中力,都大不如四年前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過得沒幾年,已經有差了。

 

出發前,跟朋友提起這個旅程時,她問:你是自己一個出門嗎?

我的回答是:千山我獨行。(你若知道這句的出處,你一定很喜歡看八十年代的老港劇)

旅程裡一個人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寂寞。

我這樣說並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厲害。也不是想說甚麼「一個人比兩個人更好」之類的(屁)話。

我就只是單純的沒有「若有個遊伴的話多好」的想法。

不少人覺得一個人旅行很悶,很奇怪,甚至很危險。(危險不危險是在於去哪裡,不是在於人數)這大概跟個人的旅遊經驗有關吧。

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出門的經驗很少。第一次跟父母以外的人一起出遠門,是大學畢業後那個夏季,跟朋友一起到台北五天四夜的旅行。之後的長長短短,遠遠近近的旅行…大都是我一個人上路。

對我來說,一個人出門才是常態。

前陣子去滿地可的時候,同行的朋友是一對夫婦。(路人:你幹嘛去當電燈泡?)一天早上,當他們正在執拾一天所需的隨身行囊時,對已經整裝待發的我說:當你交了女朋友之後,你也都要帶著這麼多有的沒的啦。

大概是的,所以我很珍惜這輕裝上路的感覺。雖然我的背包也因為越來越多的攝影器材而越來越重了…

 

或許,有朝一日,我有另一半的話,偶爾也會想一個人去旅行吧?然後就把對方氣走了。(咦,這聽來怎麼這麼像我在四年前寫的一篇小說?)

【迴轉】2004。初見台北

那一年的台北行,有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跟朋友出國旅行,第一次帶著數碼相機出遊,第一次寫了遊記,第一次一夜沒睡之後出發…還有,第一次到神往已久的台北。

就如前文所說,小時候的我,已經跟台北結下不解之緣。(?)自從接觸網路小說之後,便決定一定要自己去看一看。碰巧,我有兩個朋友也有興趣到台灣去,加上朋友的妹妹,就成了一行四個人。

到現在,我還很清楚記得我們的行程:

Day 1:中正紀念堂,西門町

Day 2:故宮博物院,天母,淡水,士林夜市

Day 3:敦南誠品,國父紀念館,台北101

Day 4:九份

Day 5:朋友們上陽明山,我脫團跟網友見面和逛圖書展

當時拍的照片不多,也拍得不好。但第一次,總是讓人懷念。

淡水日落
淡水日落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
九份
九份

照片連結: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6857472728015823417/albums/5742654814179885777

 

每一次旅行,都會有一首主題曲。回想起在台北的五天,就會想起同是那個夏天認識的F.I.R的這一首歌。

台北補完之旅札記 – Day 4

又是在飯店用過早餐之後,就開始了最後一天,緊湊的行程。

那天的主要目標就是到重慶南路書店街去買書。在香港售賣的台版書,價格往往是台灣定價的4/3倍,若再加上在台北書店有的折扣的話,差距就更大了。

重慶南路的書店店面大都比較小,但都有至少兩層。雖然有很多都是專門賣考試用書,但也不乏賣一般圖書的店。當然還少不了大型連鎖書店了。

從近台北車站那端的重慶南路開始一路逛,看到想要的書有打折的時候就買。一輪搜購之後,再加上從南陽街的書店結業減價買到的書,總合買了以下的書:

 

中文經典100句—古文觀止
http://tinyurl.com/2n9a9j
從《古文觀止》中取出一百句名句,再加以註釋和背後的故事

全民搭訕運動
http://tinyurl.com/3yqwse
打正旗號,教人如何結識異性的書

金瓶梅通俗本
http://tinyurl.com/34xv2x
不要因為此書有色情場面而對它嗤之以鼻。它可能是最早的同人誌啊!

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出現
http://tinyurl.com/mwpcu
在之前的blog有介紹過了

正妹大學宅男社
http://tinyurl.com/2lbxv7
特別難找的書,最後才在金石堂找到(路人:這人果然是又摳又宅啊)

 

結果,我到後來(即是回到加拿大之後)才發現自己還是漏買了好幾本日譯書,和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 orz

算了吧,當時我的背包還真的夠重了。

以悠遊卡上剩餘的錢乘捷運到忠孝新生站,到附近的光華商圈去。上次在台北,因為時間關係,只是在光華商場稍為逛逛。如今原本的商場已經拆卸,商舖都已遷到就近的臨時商場或地舖。

我到了商圈裡其中一家地下商場去,發現裡面的氣氛跟香港的電腦商場幾乎是一模一樣。難道otaku文化,到哪裡都是一個樣的嗎?

商品的款式和價錢,都和香港差不多,再加上沒有甚麼特別想買,所以我並沒有特別的專注地逛。

反倒是以前見過的漫畫店再也找不到了。大概是在臨時商場那邊吧?

回到台北車站,到郵政總局(在台北市內唯一會在週末開門的郵局?)去把給blackerangel的書寄出後,便到新光三越的地下food court(路人:…)隨便買個小吃之後,便到地下街的手信坊去買和果子作禮物。

匆匆忙忙的趕上往桃園機場的國光客運上,我才發覺:我其實是不用這麼早就到機場去的。早到機場的不好處,除了少了時間做別的東西之外,行李寄運得越早,在目的地機場的行李區呆等的時間就越長…

在候機室附近吃了籠蒸菜肉餃。貴雖貴(一百多塊),但還不錯吃。

回程的BR857航班,除了是我第一次乘搭波音777-300ER,以及見到出發時同機的乘客(大概都是從同一家旅行社買的票?)之外,並無甚麼特別。

總括來說,這次台北行,算是到了上次沒有機會去的主要景點。但是在計劃方面還是有待改進,以減少因為找車站或是找路所花的時間(我要一台有GPS的電話!)。

這次旅行的另外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沒有吃到太多台灣的地道美食。大概是因為這次是我自己一個人,吃東西的興致驟減。再加上天氣較夏季時潮濕,所以胃口也不佳。

試過在夏,冬兩季到過台北之後,我比較喜歡夏季的台北。主要是天氣較好,下雨的機會比較小,但缺點就是有刮颱風的可能性。不知道春秋兩季的情況是怎樣?

怎樣說也好,我還是會想再到台北以至台灣去的。但下一次大概會花大部分時間在台北以外的地方吧。

問題是,下次會是何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