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的飯店裡,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天早上,我在飯店餐廳吃早餐的時候,聽到一位台灣女遊客和服務員用國語交談聊天。我抬頭看了一眼,但沒有多作其他的反應。
不知道是不是我那一抬頭被察覺了,過了兩天的早上,我在餐廳拿著餐盤經過那女遊客身邊的時候,她忽然問我:「你是台灣人嗎?」
我有點結巴的用國語回答道:「我不是台灣人,但我懂國語。」(這結巴倒是跟我那很爛的國語沒有關係;當我在毫無預警地要對陌生人說話時,無論用甚麼語言也都會舌頭打結的)
她聞言說了聲不好意思,然後便結束了這對話。
這倒讓我很好奇,要是我是台灣人的話就怎樣?我當時該主動去答訕嗎?
很多人都說一個人旅行可以認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新朋友。但是,我旅行時大都會避免和任何陌生人有太多接觸。一個人在外時總是會有點戒心,說話時都總是有所防範。這樣不乾不脆,說話不盡不實,又如何交朋友?
我在網路論壇上看過這麼一句話,剛好是我旅行的寫照:我去旅行是為了遊玩,不是為了交朋友的。
對我來說,她的一句「你是台灣人嗎」卻延伸出另外一個問題:我究竟是哪裡的人?
我在香港出生,受中文為主的教育;小學唸了大半便移民到加拿大,之後求學時期的朋友圈裡大都是香港或台灣的移民;在溫哥華一住就是二十年,沒有回流,住在這裡的時間已經遠比在香港的長得多,但我還是會關心香港的時事。那我算是個香港人?加拿大人?
我的行為舉止,以至廣東話的口音,其實已經和地道香港人有點不一樣了。幾年前,我試過在香港一家高級理髮店剪頭髮(就試過那麼一次而已),初次見面的髮型師見了我沒幾分鐘便問我道:「你是在外國唸書的嗎?」
但在外國人(例如日本人)的眼中,我看來卻不會像加拿大人。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加拿大人應該歐洲裔白人。畢竟,像加拿大這種多種族國家在世界上算是少數。
隨著世界人口的流動性增加,有這種身份疑惑的人大概也會越來越多。
究竟要怎樣去界定一個人是「哪裡」的人?用膚色人種?還是看所屬文化?還是以拿著甚麼護照為準?
不過,這問題真的很重要嗎?我就是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既然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為甚麼要把自己硬塞進一個刻板但卻又有一點模糊不清的「身份認同」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