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走》遲來的觀後感

劇名:わたしを離さないで
譯名:別讓我走
原著名稱:Never Let Me Go
首播:2016年冬季星期五22:00
主演:綾瀬はるか(綾瀬遙),三浦春馬,水川あさみ(水川麻美)

其實上年年中已經看畢此劇。但看完後心情感到很複雜而不知道怎去寫觀後感。直至最近原著作者石黑一雄成為新一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後,這部作品的資訊再次出現於社交網路上,我方才再想起一些關於故事的感想。

《別讓我走》的原著小說《Never Let Me Go》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2005年出版的作品,同名的電影版(由Carey Mulligan,Keira Knightly及Andrew Garfield主演)於2010年上映。在日本方面,這故事在2014年被改編為舞台劇(主演為多部未華子,三浦涼介及木村文乃)。

日裔作家寫的一部英文作品,能夠改編為英語電影及日語戲劇,我覺得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警告:以下部分有劇情描述)

 

在《別讓我走》的平行時空裡,人類複製的科技在數十年前已得到重大突破。此後,政府有系統地製造複製人,採摘他們的器官來移植給病人。其中一些複製人兒童被安排在一家寄宿學校生活。劇中的三位主角就是當中的學生。劇情主要描述他們在學校的生活以及之後的掙扎。

在劇集開始時,在討論板上有論者把故事的設定跟美國電影《絕地再生》(The Island)比較。我也先入為主,以為故事的主角們就跟《絕》的主角那般,並不知曉自己是複製人(而外間也對他們一無所知)。當劇初的新人老師發現學校用近乎洗腦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捨己為人」的概念時,我還以為她會向外界舉報。但她被校長訓話一頓後,卻只是絕望地保持沉默。

原來她到學校任教的時候,是一早就知道的。

隨著劇情發展,主角們出來社會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所有人(包括複製人本身)也知道複製人的命運:重要的身體器官被採後,無法再活的複製人就會被焚毀丟棄,結局和牲口無異。

我覺得,故事裡的複製人可以作為一個比喻。現實生活中(還)沒有複製人,但世界上卻也有人廉價地出賣自己的勞力,燃燒自己的生命(例如製造成衣的廉價勞工,或是為外判商打工的清潔工人)。他們所做的事,卻支撐著現代社會的運作。

社會大眾對他們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大都對他們的景況無動於衷。原因,從「我也不能做甚麼」,「不關我的事」,到「現實本應該就是這樣」都有。

一個穩定的社會系統之所以無法撼動,除了因為強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大眾的不作為。

 

面對這個(對複製人來說)不公義的制度,劇中出現了兩種態度:像其中一個寄宿學校的學生那般,連結同情複製人的人類密謀反抗,或是像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那般,一邊試圖令複製人有一個有意義的童年,一邊嘗試在體制中改革制度。

這有點像某地的政治現況。

令觀眾感到失望的是,兩種路線都是而失敗告終:反抗者被軍警鎮壓,逃過追捕者在大眾面前以死鳴冤卻無人理會;校長和學校處處向制度妥協(例如把逃跑的小童交出去,大概就是換取制度容許學校繼續存在的交換條件),但最終也難逃被閉關的命運。

我有時會想,到底學校所作的是不是好事?受過教育的複製人們,童年確是比較充實,長大後跟其他複製人比較也好像高人一等。但這也意味著,他們自我意識會比較高,也可能因為自身不可抗的命運更覺痛苦了。

這麼說來,與其等待那永不會發生的外來改變,倒不如奮起反抗,不成功便成仁,痛痛快快作個了斷?(尤其是像故事中的複製人,反正都是一死而已)從這角度看,也許就能了解勇武抗爭路線的吸引之處了。

 

除了社會和道德議題之外,《別讓我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兩個女主角恭子(綾瀬遙)和美和(水川麻美)之間那自小相爭,相妒,卻又相依的複雜關係。相對來說,恭子和友彦(三浦春馬)的感情線就相對失色了。

美和自小就對恭子心懷嫉妒,總是有意無意的傷害恭子(無論是小時候偷走恭子珍而重之的CD,還是後來想搶走友彦而揭露恭子的秘密)。在一般的環境下,兩人大概都會憎恨對方,能不見就最好離對方遠遠的。

但無父無母,孤立無援的她們要長大和生存,就只能靠對方扶持。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種互相依存的情感,長大後更會認定對方是世上最懂自己的人。

所以,恭子才會決定盡心盡力的去照顧器官被摘後身體虛弱的美和。也因為往日的情誼,兩人最終和解,一起面對美和生命的終結。

 

P.S. 水川麻美的演出令我有驚喜;雖然我也喜歡看綾瀬遙演喜劇,但總覺得她演沉重的戲劇時有另一層的深度。

《東京女子圖鑑》觀後感

 

劇名:東京女子図鑑(東京女子圖鑑)
首播:2016年12月網路劇
主演:水川あさみ(水川麻美)

(警告:內有劇情)

如同《東京傷情故事》,我也是衝著劇名中「東京」二字去看這劇集的。也許我其實與十九歲那年,第一次看《戀愛世代》的我沒兩樣,對這城市的一切著迷和好奇。就如故事開始時,中學時代的女主角那般。

雖然此劇每集只有二十多分鐘,但箇中有不少細節值得一再回味,製作毫不馬虎。

「你還覺得東京是閃閃發亮的嗎?」

故事的尾聲,女主角綾歷遍情傷,也對自己在東京二十年來是否有得著而感到迷惘。遠避故鄉的她,有萌生過離開東京的念頭。但最終,她還是選擇回去,繼續尋覓屬於自己的幸福。

為什麼她會回去?在鄉下當個大人物不好嗎?

「怎麼你去了東京幾年,講話怎麼變得這麼尖酸刻薄了?」

「是二十年啦!」

沒錯,原來不知不覺間,綾已經在東京生活了半輩子了。當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後,不論開始時對那地方的感覺是喜愛還是厭惡,人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也會隨年月慢慢的跟當地同化。一轉眼,就發現自己已變得跟原居地格格不入。(更有可能的是,移居者變成了非此非彼的「中間人」)回去的路,早已經斷了。

綾早已融入了東京這城市(雖然她進不了那港區貴族的世界,但那是連東京在地人也是遙不可及的)。她早已習慣尋找

人就是要到了某個年紀,經歷了多少無常,才了解世上無論是婚姻還是愛情都未必會是永恆的。人生,並沒有一個叫「以後一直幸福快樂」的終點。到頭來,當尋找幸福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追尋幸福的過程本身或許已經變成人生的意義,也就是命運的歸宿。

《爸爸活》觀後感

 

日語原劇名:パパ活
譯名:爸爸活(意思大約是女生尋找支助自己的「爸爸」)
首播:2017年夏季網路劇
主演:渡部篤郎,飯豊まりえ(飯豐萬里江)

花了兩晚看完此劇。在這裡扼要的說一下觀後感:

隨著社交網絡發展,這種年輕女生與中年男性約會以換取「金援」的現象在日本和歐美都成為了坊間討論的話題。《パパ活》在這「流行」的主題下,也有不少在以往劇集中見過的「傳統」的元素:年輕女生缺乏父愛而被中年男士吸引;夫婦因為子女意外過世後變得疏離;以及,女生之間微妙的友誼。

(我看過的)野島伸司筆下的劇本都是像洋蔥般,剝了一層又見一層,層層都有轉折,每一集都會揭露各式各樣的秘密。看他的劇集前千萬不要看劇透。(很可惜我在看這劇的評論留言時得知男女主角的結局…)

這劇的好處在於它的短:共八集,每集二十多分鐘,一個晚上就可輕鬆完食。但是,正因為「野島式」劇本的轉折繁多,如此有限的篇幅令主角每次心態上的轉變都沒有太多鋪陳。一眾角色的情感都大都只依靠對白表達,有時候會覺得前後矛盾(因為沒有看到「為什麼他會改變想法」的經過),說服力略為打了折扣。

若這劇本大綱製作成一般日劇的長度(十至十一集,每集四十五分鐘),故事會更完整。看畢全劇後,我甚至有「這是濃縮版嗎」的錯角。 XD

之前沒看過飯豐萬里江的演出。她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外形有點像新垣結衣(應該是短髮的關係)。劇中她所飾演的女大學生杏里並沒有甚麼專長(修讀法國文學卻連法語對話也不通),也不是大美女。其實這種角色卻是最難演繹,畢竟普通人就在你我身邊,演得不像一眼就看得出了。飯豐的演出算是不過不失,但有些地方(例如長篇獨白時)還是需要多加磨練。

從設定來說,渡部篤郎飾演的栗山航可以說是三十歲以上男性偶像:大叔的年紀但沒有大叔的身形;通曉外語;面對任何事都泰然自若,一切都心裡有數;最重要的是,年輕女性如杏里都對他趨之若騖。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齣男性向的劇集。

(在Google圖像搜尋輸入「パパ活」,得出的結果都是一堆年輕的正妹照片。找了好一會才找到這張…)

《四重奏》第六集觀後感

(本篇內有大量劇情。還沒開始看的《四重奏》的快去看吧。XD)

 

看罷《四重奏》第六集,不無所感。

其實,真紀和幹生的故事,不算很新鮮:男人被女人獨特的氣質吸引;兩人相戀,結婚;女人為專心家庭而放棄理想;隨著時間過去,男人覺得女人魅力不再;兩人漸生隔閡;男人最後忍受不了婚姻的悶局,拋下妻子離去。

但在劇中的倒敘片段,卻從生活上的細節入手,把兩人之間從甜到苦的歷程都一一細膩地描述。第六集的那一部分,幾乎可以當作一個獨立的故事來看。

==

神秘感

在喜歡對方的起始時,總是覺得對方很神秘。幹生不了解古典樂,所以覺得作為小提琴手的真紀高深莫測。而當尚未了解自己愛慕的人之前,人都會把自己的美好想像加諸在對方身上。正如幹生以為喜歡音樂的真紀一定喜歡文學,所以把喜歡的詩集送她。但原來真紀對那本書毫無興趣,書籤一直都停在第九頁。

不同

編劇在各種場景中突顯真紀和幹生的不同:除了已成為觀眾話題的炸雞檸檬汁事件,還有兩人看兩套電影時截然不同的反應;她像主婦般精打細算,他卻重視生活情趣;甚至兩人吃同一碟柿種花生時,也是吃各自的種類。

幹生最傷真紀的一句話,就是「我愛她,但我不再喜歡她了。」

的確,愛,是一時的感覺,但喜歡,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契合和摩擦而凝聚或流失的。

假期

當真紀因發燒而住院的時候,幹生獨自回到家中,感覺就像是小孩放假那般,盡情的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把東西亂丟,一個人自得其樂,直到他記起老婆躺在醫院才頓覺意興闌珊。

情侶間是需要各自的私人空間和時間。但若在獨處的時候萌生「原來我一個人也可以過得不錯」甚至十分享受那一個人的時光,是否意味對對方在情感上的羈絆已出現裂痕?

幸福

幹生自殺不遂入院,遇上還沒認識真紀的家森。從家森眼中看來幹生有真紀這既漂亮又賢慧的老婆當然是幸福的。但對於打從心底不快樂的幹生來說,旁人的羨慕都是十分傷人。而最傷人的地方是,任何否認或辯駁都會被指責,被說「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是「你比很多人好多了」。所以,面對家森,幹生只能情緒化地說,是真紀推他下樓的,以致家森誤會真有其事。

四十年和兩年

片段中有兩次提到結婚的年數。第一次是講到兩人在溫泉旅行時遇上恩愛的夫婦。真紀憶述那對夫婦已結婚四十年時,仍是語帶羨慕。但幹生說同一句說話的時候,語氣卻像是覺得很困惑,為什麼兩個人可以一起這麼久?

另一次就是幹生的前同事問他結婚多久了?幹生回的,卻是一句「才兩年了嗎?」也許,對他來說,那兩年已經像是四十年那麼長吧。有些人,是真的不適合和別人長期交往的。

失蹤

幹生是屬於情緒壓抑派的,不擅長溝通,大概對真紀一句重話也沒試過。面對無法應付的壓力,幹生雖然有機會,但卻沒選擇發生外遇(也可以說他不敢)。他選擇的,卻是更為極端的逃避方法—失蹤。

其實幹生以前也有從母親那裡離家出走失踪的前科。這令我不禁想,是不是經歷不快樂的家庭生活的小孩,長大後也是不懂怎去和自己的家人相處?

==

看罷這一集,我跟朋友說:「我大概能理解幹生的心情。」

他回道:「等你結了婚之後再說吧。」

我說:「我不肯定我想親身體驗了…」

苦笑。

《我不是不能結婚,是不婚》觀後感

watashi_kekkon_title

日語原劇名:私 結婚できないんじゃなくて、しないんです
台灣譯名:熟女不嫁
香港譯名:熟女求結婚(這名字…)
首播:2016年春季星期五22:00
主演:中谷美紀,藤木直人

乍看題材和人物設定,我還以為這可能是《不能結婚的男人》的女性版。(路人:劇名都說不是不能結婚了…)

中谷美紀飾演的橘みやび年屆四十,呃,三十九,專業人士,看似甚為享受單身生活,這幾點跟桑野有點像。但跟桑野不同的是,橘對愛情與人際關係並不抗拒,但因為單身太久而不懂怎樣對待心儀的男性。她跟重遇的初戀對象表白碰壁後,只好求助於「高人」了。

watashi_kekkon_01

時下的劇集電影多是改編。本劇的原案卻有點特別,是一本名為《斯巴達式結婚訓練營》(《スパルタ婚活塾》,這樣譯對不對?)的暢銷生活概論,並非一向的小說或漫畫。書中的內容,就成為了男主角十倉(部長…藤木直人飾)給橘上課的課程基礎。但原來高人也是能醫不自醫…

故事的初段多集中於橘在學習如何吸引男性(女權主義者大概不會苟同),例如聯誼時的對答。十倉誇張的發言和那隨時隨地寫出的書法,我每次看到也會發笑。 XD

至於十倉所教的招數,功效和實用性因人而異,切勿完全照辦煮碗。 :p

其實我是覺得在故事初期當了一集「橘的備用對象」的石田(鈴木浩介)蠻可憐的。剛被擺到台上被宣稱為橘的未婚夫,轉個鏡頭就被橘甩了。他最後說的話確是沒有風度,但可能是不知所措的反應吧?最重要的是,他退場後,故事裡的角色和觀眾也沒有再想起他了… XD

watashi_kekkon_02

劇中每集也有橘(高中時代:松井珠理奈)和櫻井(高中時代:健太郎)的回憶片段。因配合時代,片段中的背景音樂都是九十年代初的流行歌曲,當中不少還是有改編成為熱門的香港和台灣流行曲,令不多聽日語歌曲如我,也倍感親切。

watashi_kekkon_03

劇情中段之後漸漸演變成三男一女的多角戀。橘在追求結婚夢之餘,其實也搞不清楚 ,究竟她最想和誰在一起?就連觀眾也因為支持不同的組合而分派別了。

三對之中,我覺得諒太郎(瀨戶康史)的不穩定性最高。在熱戀中,他大概是三人中最能令橘開心的。但以他什麼也喜歡嘗試的性格,真的適合結婚嗎?

watashi_kekkon_05

櫻井(德井義實)這角色好像被編劇寫得有點模糊不清,開始時決絕的拒絕橘的表白(他的態度,令我還以為櫻井的戲份在首集就會完結)來促成橘向十倉求教;後來卻說原來橘是他當年心儀的對象(那為什麼他會主動拒絕橘?);後來即使對橘表白和交往,他還是一副不太積極的態度。原來,一切也是因為編劇要造就…

watashi_kekkon_06

十倉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角色。也許是因為他的毒舌,橘才覺得不用跟他客氣,盡情做自己吧。XD 我想,編劇在結局想帶出的信息是,最後在一起的(不一定是結婚),是能夠自然坦誠相處的兩個人。但是,十倉和橘這對師生組的感情戲一直也不重,直至第八集才急起直追,發展好像有些倉促。一眾配角都單憑一段對話或是一個表情就斷定橘和十倉有情(難道櫻井遙看兩人互望的表情就決定退出?都公開訂婚了,有點兒戲吧?),還落力助攻,也有點煞有介事。

watashi_kekkon_07

全劇故事的枝節頗多(有橘的備用男友,櫻井的小美眉前女友,還有十倉的前妻),再加上橘的三段戀情,十集的篇幅其實不太夠。我覺得,若是編劇一心要成就師生組的勝利(?),可以早一點結束十倉前妻千波(長谷川京子)的支線,令十倉跟橘多作感情交流,結局也可能比較順暢。

本劇的初段以「婚活教學」為主題確是有新意,也是我當初追看的原因。可惜,後段多角戀的劇情和結局稍為流於公式化。但完美的劇集實在難求,能看到中谷和藤木兩位鬥戲,算是值回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