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彎,淡如逝水一般 – 《溫哥華的月亮》讀後有感

有網友知道我居於溫哥華,所以介紹我看一本小說:《溫哥華的月亮》。

顧名思義,故事的主要場景是溫哥華。從故事情節來看,時序大概是00年代初。

故事主要由四個女角帶出台灣移民在異地的各種境況和濟遇。說真的,書裡各種女性心態以至她們之間那種既在勾心鬥角,也在互相依賴的關係,自承不了解女性的我實在無甚所感。但最能觸動我的,是作者杜修蘭對於移民生活的描寫。

當我看到故事剛開始時,女主角冒著冷天氣擠公車的苦況時,過往一直都是坐公車上學的我,卻不禁笑道:「有沒有這麼慘?」

但是,往後的描述,對我來說,卻真實得有點觸目驚心。

 

很多溫哥華的華人移民故事都是這樣的:

一九九零年代中,父母兩人,帶著一至兩個十來歲的孩子,以及畢生的積蓄來這個陌生的國度。

若父親在原居地有高薪厚職,或者是老闆階級的,在安頓好家人之後,他就會獨自回到原居地工作賺錢,一年才到加拿大一兩次(由於要飛來飛去的關係,這些父親都被戲稱為「太空人」)。這些家庭都生活富裕,但夫妻和父子/女之間卻要兩地相隔。

若父母都選擇在加拿大找工作的話,則要面對語言障礙,能力錯配,不穩定的就業狀況(很多人移民之後才知道「失業」是怎麼一會事),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縱有一點積蓄,卻只能坐吃山崩,眼白白看著存款數字逐個月減少。

面對生活的困難和不安,家庭裡的磨擦自然就多,為小事動氣吵架是家常便飯。家中處於反叛期的子女不懂得怎去處理父母的情緒,只能消極地對大人的事,不聞不問。他們有些會跟朋友聯群結黨到處流連,要不就躲在家中沉迷電腦遊戲(我的青春有多少是獻了給《大航海時代II》和光榮的《三國志》系列呢? XD )。

成年人碰面,或是給老家的親戚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嘴上總是少不了抱怨:這是退休城市,了無生氣,悶得很;一年有九個月的天氣是灰濛濛的,看到都覺得討厭;這裡的人都很窮,做生意穩賠;就算有錢賺,都被本地人賺走了;這裡只有冷藏雞,沒有活雞,難吃得很…等等。

 

最讓我吃驚的是,當我看到故事的情節,勾起這些回憶片段時,才發現自己對那段日子已經開始淡忘。這些,不都只是十多年前發生的事嗎?(在「十多年」加上「只是」兩字,足以暴露我的年齡,哈)

回想到那些不太快樂但其實說不上太苦的日子,就會想到,究竟從當時到現在的心境改變是怎樣而來?甚麼時候開始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改變了,還是溫哥華變了?

是甚麼驅使我留下?那個誓神劈願說自己畢業後一定會回去香港工作的我到哪裡去了?

世事無絕對,也許有一天我還是會離開溫哥華的,但卻不一定是回香港去了。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我有一個可以叫作「家」的城市嗎?08年那次日本行,一個人冒著大雨遊京都那一天,我忽然想到這個問題。那兩年,多了機會到不同的國家去旅行,深深的感覺到其實世界上適合生活的地方其實還很多,就看我有沒有那毅力和恆心去重新適應新的生活。

家,只是個人的定義而已。

 

在初來到溫哥華的日子,我曾想過,會不會一天一覺醒來,我會回到香港的家裡。甚麼移民,甚麼加拿大都只是一場夢。後來,當回到我闊別十年的香港小住時,看到熟悉但卻稍稍改變了的街道,一時間真的有點如夢初醒的感覺。

或許人生本就如夢。甚麼時候醒來,醒來的時候身在何方,卻是我無從知曉的了。

冬季的第一場雪

前兩個月的某一天,有個外地的朋友問我,可不可以在溫哥華下雪的時候拍些雪景照?

溫哥華雖然位於加拿大境內,但冬季下雪卻不是必然的事,要不在年初冬奧的時候就不會弄得有點狼狽了…

沒想到,這個冬季的第一場雪來得早。上星期五的晚上,我望向窗外的時候,只見白雪紛飛,地上也已經是一片白。

翌日,雪停了而稍稍放晴。我趁下午日落之前外出,到母校附近逛了一圈,完成了朋友交下的任務。

劇集旅行

看劇集,無論是港劇或是日劇,都是一件花時間的事。

喜不喜歡一齣劇集,是很主觀的(路人:廢話)。技術上拍得好的劇集,未必是我喜歡的。看罷一齣好的劇集,我會讚嘆編劇的功力,或是演員的演技。但過後,除了偶爾跟朋友談起之外,我並不怎樣會想起它。

對於我來說,看一齣喜歡的劇集,過程就像去旅行那般,讓思緒暫時離開單調的現實生活,到一個明知道是虛構的世界去。一口氣看到全劇終了,就好像假期過後的心情那般,有點失落,也有一點空虛。雖然我可能不會到處跟別人分享我喜歡的劇集(畢竟品味這東西,每人不同),但當我一個人百無聊賴的時候,我卻會不其然地想起某一部分的情節,某幾句對白,就像一次愉快的旅行會讓人日後不斷的回味那般。

那,究竟怎樣的劇集才是我喜歡的呢?不如再用一次旅行的比喻吧:有些人會因為有假期而去旅行,去哪裡也沒所謂。這有點像某些電視觀眾,因為沒其他事做(或是不想做其他事),無論電視上演甚麼,不論好壞喜惡,都會乖乖坐在電視前。而對於我來說,一趟旅行要印象深刻,前提是我在出發前已經對那個地方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若一齣劇集的內容和我的興趣相近,或是跟我的經歷有所共鳴的話,喜歡的機率便大大的增加了。

一樣的月光

各位中秋節快樂!

看到餘弦棧棧在中秋節感言裡送上了楊千嬅的《撈月亮的人》,我也來貼關於月亮的歌。XD

我很喜歡徐佳瑩的專輯。這一點大家從我為《喔伊細》和《哼情歌》寫的故事或許會看得出來。但其實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歌,是《一樣的月光》。最近每次抬頭看到月亮,我都會想起這句歌詞:一樣的月光 怎麼看得我越來越心慌

是的,月亮永遠都不會改變;會改變的,就只是人和事,以至人的心而已。每當經歷改變之後,再回看一些還沒有變的事物,那感覺會是釋然,感慨,還是懷緬?

話不多說了,起歌吧。

一樣的月光

 

曲:徐佳瑩 
詞:徐佳瑩 
編:袁偉翔

倔強的表情 就這樣隔離了我們想觸摸的臉龐 
不再體貼退讓
沉默的對話 就這樣取代了我們想聆聽的願望 
不再交換悲傷

太自以為的世界
被你離開的反作用力 鎖進黑暗陷阱 

一樣的月光 怎麼看得我越來越心慌 
你留下最清楚的步伐 竟是指引我孤單的方向 
一樣的月光 怎麼照不亮未來的形狀 
喔 就這樣吧 我的愛
讓寂寞的月光佔據我的窗

自由的路況 就這樣阻擋了我們想超速的逃亡 
不再戒慎緊張
獨處的時光 就這樣取代了我們想搜集的擁抱 
不再殷切需要

太多理智的世界 
被你離開的反作用力 鎖進黑暗陷阱 

一樣的月光 怎麼看得我越來越心慌 
你留下最清楚的步伐 竟是指引我孤單的方向 
一樣的月光 怎麼照不亮未來的形狀 
喔 就這樣吧 我的愛
讓寂寞的月光佔據我的窗 

一樣的月光 其實看得我越來越心慌 
怎麼你留下最真實的回憶 都是提醒我失去的聲音 
一樣的月光 已經照不亮未來的形狀 
喔 能回來嗎 我的愛
讓瘋狂的愛情佔據我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