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不應該寫錯別字

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九年前轉貼的一篇《港人錯別字 Top 10》,一直以來都(相對來說)人氣甚高。說來也真汗顏,自己部落格裡最受歡迎的文章,居然不是自己寫的。(當年在xanga貼這文,也只是想跟朋友分享而已)

但我也慶幸有不少人會關心錯別字(或是哪個字是錯別字)的問題。所以,我想在這裡發表一下我的業餘意見。

 

不只一次聽人說過,寫錯別字沒有甚麼大不了。文字是用作溝通,大家都看得懂不就沒問題嗎?

乍聽之下,也好像有點道理。反正字詞的寫法都是古人定的,為甚麼現代人就不可更改了?

但是,這種說法卻忽略了漢語方塊字的特性:每一個單字,都有其特定的意思。而一組詞語的意思,是由詞中的字義組合而成。例如「抽筋」(這是隨手拿起書看到的詞語XD)的「抽」和「筋」本身都有自己的意義。但如果把這詞語寫成「抽根」甚至「秋根」(粵語同音字),名詞本身的意義就不能從字裡看出來了。

而一些詞語的寫法跟典故有關,例如「倒楣」是指家門門楣倒塌,意喻家運不濟。若寫成常見的「倒霉」的話,這「霉」究竟是怎樣倒的?

有人一定會問,又不是玩問答遊戲,懂這些典故作甚?這些典故的作用,就是讓人在學習時較容易記得詞語或成語的意思。若是一個成語的寫法被改得七零八落,讓人講不出典故的話,學習那成語的意思時就只能靠強記,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當然,在現實世界裡,哪一個是正字,哪一個是錯別字,有時候會存在灰色地帶(因為詞語典故不明,或兩個寫法都已深入民心),例如前文提及的「儘快」跟「盡快」或「緣分」跟「緣份」。但是,若是以得過且過的態度去對待寫錯字的問題,漢字背後的意義就會慢慢流失。到時不如乾脆把中文羅馬化好了。既然字的本身失去了意思,為甚麼還要去學這麼複雜的方塊字?

超越?跨越?

上一篇文章《請勿超越黃線》的標題,當然是源自月台邊的黃線。

前陣子在香港海洋公園的時候,我還很煞有介事的拍了這麼一張照片:

 
但當我看年前在台北拍的照片,卻發現台北捷運站是寫「請勿跨越黃線」:

 
的確,一個人要「超越」在地上的一條線,聽來有點怪怪的。但為甚麼在香港到處也是這樣講和這樣寫呢?

因為故事發生於台北,所以理論上標題是寫錯了。但既然貼都貼了,也就由它吧! XD

我手不寫我口?

不少來自台灣的讀者和朋友看過我的文字之後,都會問:廣東話在哪裡呢?

我不清楚現在香港學校中文教學的情況,但在我那個年代,小學的中文課本是以書面語寫的;作文課時,老師都是教我們以書面語寫作。很多時,他們都不會鼓勵文字裡有廣東話或太口語化的字句(有人說這是對粵語的歧視)。

所以,我從小便習慣了這種「大聲唸出來怪怪的」寫作方法。XD

現在的我,在打字的時候,用的雖然是廣東話拼音,但都很自然而然的打出書面語來,連在MSN聊天的時候也是這樣。當我有一次跟網友打廣東話的時候,就被她嘲道:「我還以為你忘了怎樣打廣東話了。」

至於用字方面,因為我在小五之後已經沒有上中文課的關係,所以對遣詞用字的既定習慣並不深。自從大一開始接觸台灣的網路小說,開始多聽國語歌之後,用字的風格明顯的偏向「台灣風」(相對於很多香港的寫手而言)。但因為國語始終不是我的母語的關係,有時候我寫的句子,其實是用廣東話口語「直譯」作書面語的。 :p

我冇傷害香港人民感情呀!

Just want to note that the piece below is not intended to be a dig at Hong Kong people (我雖然係飲溫哥華水,但我流香港血,係香港人 le ga… ). I would’ve said basically the same thing (replace “Mandarin” with “Cantonese”) to Mandarin-speaking people who comes into regular contact with Cantonese. 千祈唔好話我傷害香港人民感情……

抗拒國語

我發現,到今時今日一些香港人對普通話/國語還存在抗拒(說排斥好像嚴重了一點)的態度。我或許可以理解,但卻覺得其實普通話/國語也不是那麼可怕。

記得剛來溫哥華的時候,跟 ESL 班上的從台灣來的女生都是用國語交談,有時候她們都聽不太懂我說甚麼,但大致上她們說甚麼我都聽得懂。那時候,我才發現,唱談普通話(港台節目,不是利嘉兒主持那個)原來真的有用的。而 ESL 班是練習國語的好地方。

陶傑在電台節目中說,普通話哪用在學校學,他天生就懂普通話。那未免有點武斷了(雖然他的普通話是還可以)。聽某本地華人政客口中所講的所謂國語,就知道不是每個人也有陶先生的天賦。

我個人就覺得,要學會用國語與別人溝通,先決條件是要對普通話持開放的態度,切勿有「香港人就應該講廣東話」的心理。懂多一種方言有甚麼不好?為甚麼兩個中國人之間要講英文(當然,一些技術用語是用英文來表達比較方便)?

對於很多人來說, Open-mindedness 才是問題的主因吧。